建军网 本文大部分转载自微信公号腾讯新闻棱镜,已取得原创作者的转载授权,作者:李星野 从去年疫情开始,全球主要央行大放水,大宗商品上游价格一再上涨,在经过一段调整期后,最近两月全球大宗商品又开始“躁动”,国际铜价连续创历史新高,近日铁矿石、螺纹钢也都创出了历史新高,今天开盘双双就触及了涨停。除了工业能源等大宗商品,农产品中的大豆、玉米、豆粕饲料等也一路上扬。 到今年2季度,涨价潮从工业品向消费品传导,正在悄然影响我们的日常消费与生活,虽然日常消费农产品涨价相对“低调”,但鸡蛋、牛奶、生活用纸、白酒、啤酒等企业也纷纷提价,少数未涨反降的只有猪肉、苹果等有限的几类农产品。 大宗商品、原材料的涨价将对制造业企业的盈利造成压力,特别是原料成本占比高,又没有提价权的企业。对于猪企来说压力也比较大,饲料成本上涨的同时猪肉价格在回调,今年除了牧原股份还算是坚挺,其他猪队友都成了废材。 我们的资深分析师光头君谢玉璘多年研究生猪养殖、纸业等消费行业,前段时间写了几篇纸业的深度研究报告,对中顺洁柔的股价表示了乐观的看法,他的研究内容和观点在业内经常被引用和转载。前几日腾讯棱镜针对生活用纸涨价的话题对谢玉璘进行了采访,下面是他对这个行业的看法。 最近一个月,我们长期关注的中顺洁柔也是屡创新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顾我们之前的几篇文章。另外,我们整理了贝瑞研究以往关于顺周期资产配置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3月19日发文:《资产配置决定90%的投资收益》 2、3月18日发文:《我们处于经济周期的什么阶段?》 3、1月6日发文:《铜要凉凉了吗?》 4、4月8日发文:《中顺洁柔(下):“纸巾”涨价!会成为下一个“猪肉”吗?》 5、4月1日发文:《中顺洁柔(上):行业老四也能叫“纸茅”?》 本文聚焦: ·中游小厂难于价格传导 ·下游必需品涨价不再遮掩 ·价格下的洗牌与博弈 贝瑞研究声明:文中观点基于公开市场信息和历史数据形成,不作为直接投资建议,仅供交流,欢迎留言探讨投资见解。 图注: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一片涨价声中,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小企业,正在承受压力。 根据贝瑞研究资深分析师谢玉璘向作者提供的数据,中国是世界纸浆最大进口国,高质量的木浆主要依靠进口,木浆进口依赖度超过60%。2019年,国内木浆生产量占全球的17.59%,但是消费量占全球的37%,这之间的差额靠进口补齐。 作为重要大宗商品之一,纸浆价格自2020年四季度起一路高歌猛进,纸制品价格也因此飞涨。例如白卡纸,2021年3月底250g-400g的平张白卡纸价格,较年初上涨36.95%,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34%。 设计公司老板王亮起初认为,白卡纸9200元/吨的价格已是天价,但实际上,涨价却仍在持续。4月21日,白卡纸的市场出货价达到10000-10500元/吨。面对史无前例的五位数价格,下游用纸企业普遍在观望。 “9000多元已经是我们做印刷这些年见过的最高价了,2014年至2015年时最高到过8000多元,但很快降了下去,去年都是在6400到6500元左右。我们的利润更薄了,之前的利润率就到不了20%,现在只敢赚10%。”王亮对作者表示,其公司最赚钱的产品是礼盒包装,报价在数元至三四十元不等,近期原料价格上涨,让他在报价时很为难,想覆盖原料成本涨幅,又怕客户不接受。 纸制品价格为何在短时间内暴涨?谢玉璘对作者分析道,从去年情况看,出于防通胀的目的,全球资源类大宗商品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资金认可,而纸浆处于低位已经有两年时间,相较于其他商品的上涨显然属于“后知后觉”,到去年12月时还具备低估值的优势,这是暴涨的基础。 图注: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相较于敢向下游传导涨价、原料库存又高的大厂,每次行业周期波动,小厂受到的冲击更为剧烈,同时,也成为了行业集中度提升的窗口期。 5月6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就撰文表达了对中小企业困境的担忧:“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下游企业利润冲击已经开始显现,对于尚未完全恢复的小型民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任泽平依据市场调研数据指出,空调行业所用的原材料包含硅钢、铜、铝等涨价商品,导致生产成本上涨10%,基本挤压了全部利润;玻璃、铝材加工等行业也面临价格大幅波动问题,导致订单下降、经营困难。他表示,“最近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订单减少、成本挤压利润等现象,值得重视。” 对于许多“ToC”的生活用品企业来说,“涨不涨价”成为他们在2021年财报季里被拷问最多的问题。 根据伊利管理层介绍,2020年公司原奶收购价上涨了4-5个百分点;管理层预测,2021年原奶价格会继续保持“高个位数”增长,2022年原奶供需情况则会好转。 更早之前,4月21日,宝洁副主席、COOJonMoeller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与之前年份相比,当下的原料价格上涨是他经历的幅度最大的一轮。宝洁宣布,将在今年9月提高其美国市场的婴幼儿产品、成人纸尿裤和女性护理用品价格,涨幅为5%-9%,涨价的理由是树脂和纸浆等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运输费用增加。今年2月以来,聚乙烯、聚丙烯和其他化工产品的价格已被推升至多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大宗商品涨价推高成本,企业或是陷入利润压缩、或是蠢蠢欲动传导价格,但是,普通消费者担心生活成本全面大幅上涨或许还为时过早,商品价格波动背后仍然有着更为复杂的博弈。 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回应,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供需关系短期调整、流动性宽裕以及投资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具有修复性和阶段性特征。 发改委判断,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因此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从产业层面来看,原料涨价则有着硬币的另一面,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说,价格波动带来的甚至是扩充市场的难得机遇。 今年4月起,国内生活用纸企业恒安、维达等宣布涨价,涨幅在10%左右。商品涨价幅度不及原料涨价幅度,却不意味着企业会亏损,相反,对头部公司来说,带来的是行业洗牌和集中度提升。 图注: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以洁柔为例,2020年木浆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同时人民币升值,双重利好条件下,洁柔曾大幅度增加原料库存,2020年第三季度纸浆库存货值已达13亿元,相较于2019年底增长2.5倍。 “木浆占生活用纸成本的40%-60%,2020年12月以来价格快速上涨,小厂不堪重负,到4月开工率大幅下降,但大厂有专业的采购团队来统筹、动态调整。”谢玉璘告诉作者,多年来原料纸浆价格都在4000元-8000元区间内震荡,大企业采购系统成熟,纸浆低价时就多采购,以此来平衡涨价时的成本。 “(原料价格波动)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讲是常态。前两年原料成本低,大企业也赚了钱,现在毛利控制得好,就是少赚一点;但小厂如果运营管理能力差,就被踢出去了。我认为每一次大宗商品巨大波动的时候,都是大厂做大市场份额的时候。”谢玉璘表示。 中顺洁柔(002511·SZ)在2020年财报中表示,2020年末,纸浆价格开始有所回升,公司采购团队凭借对纸浆行情的专业预判能力及充足的资金实力,通过提前储存原材料的策略,有效平滑未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为公司控制成产成本,抢占市场份额以及扩大销售规模打下坚实基础。 分析师:光头君Schelling 版权声明:本文为贝瑞研究原创,如需转载,需获授权。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久易新闻网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