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联商务网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腾讯不造车 来源:keso怎么看 北京798艺术区。2009年4月19日 腾讯不造车。 这是前几天在北京大学与腾讯公司战略合作发布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给出的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 考虑到造车正在成为一种科技圈儿的新时髦,不但新势力们的市值直逼老车企,Apple、小米们纷纷押注汽车将成为“the Next Big Thing”,连一向言之凿凿不造车的华为也正在努力成为造车新势力。让人不由得感慨,踩到点儿上就成了李斌、李想,早一步就成了贾跃亭。这时候公开宣布“不造车”,让人不免怀疑,是觉悟不高,还是脑袋不灵。 但不造车这事儿,搁腾讯身上,其实是一件特别正常,一丁点儿意外都没有的事儿。 2012年,针对业内关于腾讯将推出自有品牌手机Qphone的传言,马化腾在腾讯微博上澄清说,“借辟谣再次重申:我们不会做手机,不特供做扣费机,欢迎和所有厂商合作。” 2015年,马化腾再次说明,腾讯要跟国内外的手机厂商合作,“这也是我们坚决不做手机、不做硬件的道理。虽然很多家在做手机或者投资手机,我说我不会,我更多地希望和大家合作,是一种生态的方式。” 腾讯要的那个“生态的方式”,其实就是把腾讯拥有的资源、能力平等地开放给所有的合作伙伴,就是让微信、QQ在所有手机上都一样好用。其要义在于,合作伙伴以可预期的方式进行合作,做各自该做的、擅长的事,避免出现利益冲突。 就像汤道生所说的,当年腾讯内部对于做不做手机有过很深入的讨论,“最终我们觉得腾讯的能力还是在连接,如果去做硬件,可能会失去作为一个连接器的定位和价值。” 这种思维其实挺老派的。就像当年的微软,绝不进入PC硬件市场,不从戴尔、联想们口中抢食。不过这个老派故事的后续发展是,微软终于还是自己做了PC——Surface系列。当然,今天的微软早已不是那个PC生态的维护者,微软的业务重心已经转到了云和AI上。 人们也会用Google的例子反驳腾讯的“不做手机”论。按理说,Google提供Android,还提供全套的“Google移动服务”(GMS),是整个Android生态的灵魂和最大受益者,应该尽力避免自己亲自下场做手机才对。 但Google不但收购了摩托罗拉,还持之以恒地推出它自己的一代又一代的手机,从早期的Nexus系列,到现在的Pixel系列。而且,Google的做法,似乎并没有为Android生态造成什么明显的不良影响,小米、OPPO们活得都挺滋润的,甚至或大张旗鼓,或跃跃欲试地开始造车了。 你有一千种理由劝说腾讯,做手机、造车并不会影响生态,影响腾讯跟合作伙伴的关系。但腾讯还是会坚持认为,“连接”这件事已经非常非常难,心无旁骛都不一定能做好,倘若还要不断去追逐一些诸如手机、汽车之类的时髦目标,那就几乎不可能做好连接。 而且,做好连接,要求对等地看待每一方,不偏颇,无特权。一旦下场就会受影响,有偏颇,从思考的起点就已经不再对等。不做主流硬件,既是给合作伙伴吃下的一颗定心丸,也是给自己画出的一条红线。 所以,我还是更愿意把腾讯的不造车理解为某种公开宣示,既是说给别人听,也是说给自己听。腾讯不造车这个宣示真正要强调的,是连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的连接,这是腾讯对自己的定位,也是腾讯的优势所在。 责任编辑:张玫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久易新闻网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