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久易新闻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久易新闻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久易新闻网公众号

久易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互联网黑话泛滥:“语言的围墙”背离互联网精神

2021-04-10 发布于 久易新闻网
赚钱

  

  到处投广告,可以说成是“全链路深度营销,矩阵式打法”;有销售经验,可以说成“对裂变增长有较完整的方法论及实战经验”,这些略显复杂晦涩甚至原本不存在的词汇,由互联网大厂创造出来,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对话、文稿,甚至思维模式中——人们通常将其称之为“互联网黑话”,它在被创作之初确实提供了高效的表达,但随着千篇一律地被滥用,也产生了某种僵化与异化。(4月2日《人物》)

  在3月30日字节跳动九周年演讲中,张一鸣花了不小的篇幅展示了一段充斥着“深度共建、自然势能、价值链路”等互联网黑话的“八股文报告”,以讽刺当今在互联网行业盛行的黑话文化。这也引起了广大网民的讨论,每个字虽然都认识,怎么组合在一起就完全看不懂了?这些复杂又难懂的黑话究竟为何会存在?它带来的是交流的障碍、行业的壁垒还是身份的认同?

  过去,在作品《智取猛虎山》中,杨子荣通过掌握了“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黑话技能,打入了密不透风的土匪内部。现在,刚进互联网大厂的新人则靠着“赋能”“链路”“颗粒度”等黑话逐渐融入互联网行业,体现着自己对行业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黑话与术语的堆砌,让自己的文字显得更专业的同时,也完成了作为员工对于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身份认同和感情归属,同时也将从业者与非从业者借助“语言”区分开来。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黑话的使用规定与推广也是符合其管理目标的,因为这能让团队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符号与理念,一定程度上提高团队工作的效率。正如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言,当一个人在学习语言时,他不仅仅在学习语句,同时还在学习与这些语句相关的思想。同时,互联网企业追求创造故事与迷思,这些高深词语的使用,也有利于其在新品发布会上给消费者带来一个个充满神秘与创新的神话故事。

  但人们真的喜欢这些黑话吗?一份《互联网行业黑话指南》曾一度流行于网络,不少网友直呼看着就难受;前段时间有一位脱口秀演员在节目中直接调侃这种名词文化;知乎微博等平台上也有不少人抱怨吐槽这种“鸡肋”的话语框架……对使用者来说,从零开始学习黑话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是额外的工作任务与隐形的工作要求;对普通听者来说,高深的词语初听还能不明觉厉,但自己仔细琢磨之后,又会深感其华丽词语的背后的空洞乏味。

  互联网精神包含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和分享,它既是互联网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新经济能否发展的命脉。然而黑语的泛滥使用,不仅在行业内部竖了一堵专业与非专业、老手与新人的围墙,还在外部也造成了从业者与非从业者的认知理解断层——这堵“语言的围墙”与互联网的本初精神不符。互联网行业追求工作的效率,而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于议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辞的优美。当我们感叹“多讲人话”的时候,渴望的是一个畅通的沟通管道,一场彼此理解的谈话。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本是破除壁垒、让词语更加易懂的过程,而不是让人与人的交流倒退地出现越来越多的隔阂。

  文/杨语灵(西南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杨语灵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4/02/9151025.html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久易新闻网
    1970-01-01
  • 久易新闻网
    1970-01-01
  • 久易新闻网
    1970-01-01
  • 久易新闻网
    1970-01-01
  • 久易新闻网
    1970-01-01
  • 久易新闻网
    1970-01-01
久易新闻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久易新闻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久易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久易新闻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