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看到一个新闻,说的是湖南永顺县对全县公职人员进行毛发检测,看看有没有吸毒!这是个好事,应该值得推广全国体制内强制执行。 只不过我对新闻里另一个话题很感兴趣,一个小小的县城,居然有12000名公职人员。我特意上网搜了一下,数据不一定翔实,估摸着这座县城人口在四五十万人口左右! 如此推算一下,也就是说,这个县城里,每三十多个人里,就会有一个是公职人员! 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所说的这么一段话: 某县2019年常住人口3.02万,地方财政收入366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5亿元,行政事业和社会组织120余个,财政供养人员6000余人,财政供养人员比为1:5 一个县城5个人供养一个公职人员,再加上养老人和孩子,不算多,按照百分之三十的比例来算一下,几乎就相当于一对一的供养了! 难怪现在人活得累,都不愿意生孩子。这份供养太沉重了!
现代人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尽管如此,胡润研究院最近搞了一份所谓的“财富自由门槛”。大致内容如下: 中国三线城市 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是6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12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2辆车、2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250万元的金融投资; 中级财富自由门槛是15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25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200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2辆车、5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400万元的金融投资; 高级财富自由门槛是69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40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300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4辆车、25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2500万元的金融投资。 二线城市 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是12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12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2辆车、4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550万元的金融投资; 中级财富自由门槛是41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25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200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2辆车、10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800万元的金融投资; 高级财富自由门槛是1.2亿元,主要包括一套40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300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4辆车、40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4000万元的金融投资。 一线城市 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是19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12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2辆车、6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800万元的金融投资; 中级财富自由门槛是65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25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200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2辆车、15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1200万元的金融投资; 高级财富自由门槛是1.9亿元,主要包括一套40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300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4辆车、65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6500万元的金融投资。 国际级财富自由 门槛是3.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5000万美金,主要包括一套60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400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山里、海边各一套400平米的度假房、4辆车、100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1亿元的金融投资。 二哥定睛一看,仔细研究一番后觉得,我离这个标准也不远,就差一个“万”字了。 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财富自由这个议题,俨然已经成为浮夸风最严重的领域。胡润这个歪果仁也真是有点坏,制造起焦虑来,比国内的营销号还狠。 你把时间都用来听别人讲财富自由了,听完之后光顾着焦虑了,人一焦虑就容易上当,最后是那些贩卖财富自由概念的人把钱赚走了。 你一焦虑,别人就财富自由了。 我们的网络上,充斥着胡润“财富自由门槛”这种东西,制造了一种“人均年入百万”的假象,好像没个几千万身家都没脸出门一样。 这些网络上的财富标准,大大超出了中国人的实际收入水平,搞的很多人都无心工作,一心只想着挣快钱。 结果是,你越想挣快钱,越想一夜暴富,越容易掉进别人的圈套。最后非但没有挣到快钱,反而沦为刀下之韭。 实事求是的讲,你只能挣自己认知能力之内的钱,很多人都认识不到这一点。但我觉得责任不全在他们,而是压力太大、诱惑太多,鬼话太泛滥、实话太稀缺。 关键在于一个人能否认识把欲望半径控制在能力半径之内。 一个社会如果过于推崇挣快钱、一夜暴富,是不祥之兆。一个人心浮躁的社会,只会沦为零和博弈、你死我活的猎场。
认识自己不是个傻逼,这真的很难。 1995年,匹兹堡青年阿威在光天化日走进两家银行实施抢劫,与一般劫匪不同,他既没有用丝袜蒙脸,也没有用头罩套头,事实上他没有做任何伪装。 这让他在当天晚上便被警察抓获,一个小时后,他的形象随监控录像出现在11点的新闻中。看到画面中的自己阿威终于失控:这不可能!我脸上涂了柠檬汁啊!大家不是都说柠檬汁是隐形墨水吗? 无论阿威对隐形墨水有什么误解,他都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没有在出门前照一照镜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个道理: 第一,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需要脑子。 第二,每个人对脑子的理解不太一样。 第三,如果你恰巧没有脑子,你可能也不具备认识这一事实的能力,换句话说,傻逼意识不到自己是个傻逼。 人们对自己的认知经常出现偏差,有一个效应叫“高于平均效应”:大家都觉得自己比周围人强,高中生普遍觉得自己比平均水平更受欢迎,每个足球运动员都觉得自己比其他队员能力强,这明显违反统计学逻辑。 越是无能的人,越是难以识别出别人的“真功夫”,从而越是可能高估自己的水平,所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直到真正接受相关训练,才可能“知道自己不知道”。 判断其他人是个蠢货实在是太容易了,判断自己不是个蠢货也实在太容易了。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信的傻逼。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久易新闻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