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如今,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已经成为众多初创企业上市的首选路径,市场也非常火爆。不过,火爆之下隐忧突显,最新消息指出,美国证监会(SEC)开始介入并调查这个市场。 美国证监会开始介入 据媒体报道,美国证监会近日致函华尔街各大银行,要求了解SPAC的交易信息。美国证监会要求银行自愿提供这些信息,但尚未达到正式调查的程度。不过,这些信件是由美国证监会执法部门发出,可能就是正式调查的前兆。有消息人士表示,美国证监会希望获得SPAC交易费用、交易量以及银行对这些交易的监管措施等信息。此外,美国证监会可能担心SPAC在收购资产前是否进行了完善的尽职调查,以及是否向投资者完全披露了巨额支出。另一个潜在的担忧是,从SPAC上市到宣布收购目标之间,内幕交易风险加大。 SPAC本质上是“空壳公司”,其创建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市然后收购一家非上市公司。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与SPAC并购是一条更容易的上市之路,与传统的IPO比,企业利用SPAC上市,同等条件下用时不到传统IPO方式的一半,还可节省约70%的上市费用,而且成功率高。数据显示,去年共有229家SPAC公司在美股上市,募资总额高达760亿美元,占去年美国IPO总规模的59%。今年的市场更火爆,今年迄今融资规模飙升至1700亿美元。 最新消息指出,沃尔玛旗下印度电商Flipkart正在考虑通过与SPAC合并在美国上市,太空创业公司Rocket Lab也将通过SPAC方式上市,就连联合办公巨头WeWork也希望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的方式来上市。 如今,这种狂热已经让投资者有所怀疑,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注意。日前,美国证监会已经警告投资者不要基于名人背书买入SPAC,并表示正密切关注SPAC信息公开和其他“结构性”的SPAC问题。之所以发声,原因是一些体育明星和流行歌星正通过“名人效应”来吸引人们投资他们发起的SPAC,篮球明星奥尼尔,说唱乐歌星Jay-Z以及其他名人都参与到了这场热潮中。 问题多多:初创企业不够用? 市场公开资料显示,斯坦福大学收集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投资者起诉与SPAC合并的公司的案例已有八起,其中一些诉讼指控称,在SPAC完成收购目标公司后,SPAC的发起人获得了巨额报酬,而目标公司在收购前隐藏了弱点,让其他投资者利益受损。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通过SPAC公司数量的激增,有潜力与之合并上市的初创公司的数量就显得稀缺,导致只要前景良好的初创公司就会收到许许多多收购要约,由于供需关系的不平衡,一些SPAC不得不转向更年轻的初创企业,但这些企业能否承受上市的考验?此外,SPAC还公司面临着一个时间线的问题,如果它们不能在两年内完成交易,这个特殊目的载体就会解散,投资者会拿回他们的钱。 “股神”巴菲特的副手芒格更是直言:SPAC是泡沫迹象,世界没有SPAC可能会更美好。《滚石》杂志知名专栏作家Matt Taibbi也剖析了他对SPAC的看法。他表示,SPAC的繁荣延续了上一个“IPO泡沫”,将投机热潮延后。“当你投资一家SPAC时,你是在投资其赞助商的声誉,而不是企业。” (文章来源:创业资本汇)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久易新闻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